“土家漢子”牟利忠
27年前因一場交通意外致殘
命運也由此被改變
從此與雕刻結下不解之緣
一把刻刀寫傳奇
雕出非凡人生
在搶救、保護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
和弘揚祖國民族工藝上
牟利忠做出了突出貢獻
先後獲得了“國家級技能大師”、
“全國殘疾人非遺工匠”“楚天名匠”等稱號
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
面對厄運,將身心“鉚”在根雕上
今年55歲的牟利忠,出生在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鎮。原本是利川捲煙廠的一名職工,陽光帥氣,工作勤勤懇懇。業餘時間,他對雕刻技術比較感興趣。
1993年的一場交通意外導致左小腿粉碎性骨折,讓牟利忠成了肢體三級殘疾,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。
突如其來的厄運
一下子將他打入 “冰窖”
有時甚至萬念俱灰
“腿腳殘疾了,何況我還有雙手!”
在單位辦理病退後
他慢慢地將目前投向木雕行業
1998年,他正式踏上根雕之路。《知音》《龍船調》《天使》《日出》……這些是他賦予每塊木頭新的生命。手磨破了,眼盯花了,腿蹲麻了……他全然不顧,將身心“鉚”在根雕上。
“七分天成,三分人工”,是根雕藝術的精髓。別看“天成”佔到七成,內行人都曉得這個至關重要。上世紀90年代,信息不像現在這麼發達,找木材成了牟利忠的第一個難題。他就咬緊牙關在深山裏跑,有時吃住在大山中。
“以前利川的根雕沒市場,最艱難的時候,老婆回孃家借過錢。但上了路,沒想過往回走。最開始用的刻刀,現在還在用,因為順手,像武俠小説裏説的‘人刀合一’。”牟利忠自我評價是個有些認死理的人。
博彩眾長,逐步成為行業翹楚
開弓沒有回頭箭。早些年,牟利忠拖着病腿先後走訪了大半個中國的木雕、根藝市場,拜訪了很多雕刻大師,得到了中國工藝美術界名人鄭劍夫、周林峯等多位大師的傳授。
同時,牟利忠還買下很多專業書籍
邊請教邊學習邊實踐
讓自己對美的感悟能力和發現能力得到快速提高
使之雕刻技藝也不斷上升
2000年,利川騰龍根藝館成立,牟利忠根雕事業迎來首個轉折點,也使其從一個普通愛好者晉級為根雕藝術家。2005年,牟利忠創作的《托起可可西里的明天》作品,在中國根藝術20年暨中國根石美術精品展覽中被評為“劉開渠根藝獎”銅牌。
2010年6月,牟利忠作品《龍船調》榮獲中國(東陽)浙江省根雕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。這是他首次將根雕與地方優秀民族文化融合。
2013年是其豐收之年,作品《升騰》、《面壁》和《高山流水》等,先後獲得各類大獎,成為州內首屈一指的根雕、木雕藝術大師。他創作的清江烏木作品《慈航普度》、《悟》、《賜福》、《大道自然》、《孔子》、《踏雪尋梅》等,還曾收錄到《清江石韻》專集。其部分作品收錄到《中國古沉木雕》專集。
2020年,新冠肺炎疫情爆發,牟利忠為此觸動,將現實融入藝術,一氣呵成創作《悲愴的記憶》《英雄城市》《逆行者》《同心抗疫》四件作品,都捐給了上海世界博物館進行收藏。
截至目前
牟利忠共創作根雕、木雕作品2000多件
現存作品500餘件
半成品800餘件
自辦家庭陳列室8間
帶徒傳技,讓木雕藝術大放異彩
牟利忠木雕作品大多格調古樸、自然大方。
《龍船調》,這個讓他獲得國家級金獎的根雕作品,他説還是起源於自己與木頭的緣分。
“恰好這個木頭的造型特別適合做船舶,利川以船和情為主題的歌曲《龍船調》已唱響全世界,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《龍船調》的想法就應運而生。”牟利忠説,恰好能傳達出民間歌曲世代相傳、土家文化生生不息的概念。
牟利忠開始結合土家文化創作大量作品,不少都曾獲得國家級、省級大獎。在不斷與外界交流中,以根藝作品為基礎,推廣民間民俗文化,展示利川人根藝創作的實力。
常年與藝術的結緣,不僅讓牟利忠提升了技藝、陶冶了情操,也收穫了一羣和他同樣勤奮好學、有着遠大志向和抱負的徒弟們。至今牟利忠的學生已達50餘人之多。
著名根雕藝術家劉勇曾説過
牟利忠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在於
他一直將向外推廣本土文化看成天然的使命
又將向內引進最新思想、帶動根雕藝術
在本土的發展當成義不容辭的責任
這是真正的大師方能擁有的氣魄
如今
牟利忠正在積極謀劃
用一顆精益求精的大匠之心
向世界傳遞着民族文化的自信
來源:新華社
編輯 | 劉盟萌 彭琳(實習)
審核 | 劉洋